博客創立整十年。現在全世界一共有7000萬個博客,每天新增博客大概有12萬個,平均每秒就有1.4個。只要擁有博客,無論明星,還是草根,都能找到精 神宣洩的出口。這也許是博客最初的特徵與本質。當然,今天的博客,已經和十年前不同,成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和輿論窗口。 1 0 年前的4月1日,一個名叫Scripting News的網站第一次出現在網絡世界中。到目前為止,它已經是全世界運行時間最長的網絡日誌。 在很多領域,這個網站發揮了重要作用。首先,它開創了博 客世界。隨後,很多早期博客相繼問世,這些博客的製作軟件都來自Scripting News。 其實,它是RSS和播客開創者的聚集地。再次,很多博客世界中的政治和社會革新,都是從Scripting News發起的。」 這段話是創辦者戴夫?溫納爾2007年4月1日寫在Scripting News上的。 十年前的這一天,戴夫?溫納爾在博客上寫了一個四字句:「Check this out.Amazing!」隨後引發了一場革命,網絡世界誕生了一種叫做博客的東西,而這一天則被很多網民和研究者稱為「博客誕生日」。 在隨後的日子 裡,這種在線日記被吹捧為「媒體的未來」,也被貼上「無處發洩的胡言亂語」的標籤。但是無論你喜愛或者厭惡,全世界的博客寫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成長著,最 近的一次調查數據顯示,全世界大約有7000萬博客,大約有1500萬個博客每天都在更新。
快速增長之勢
Scripting News的雛形並不是如今意義的博客,它只不過寫下了戴夫?溫納爾每天瀏覽的網頁網址。儘管博客的誕生不具備絲毫驚天動地的氣勢,但很快,這個博客成了引 發這場革命的一小撮圈內人的聚集地。 「想想他們給網絡帶來的巨變,」一個早期的博客寫手說道,「博客從一個無名的或者說模糊的概念,發展成一個萌芽中 的社區,再發展成社會網絡的一場本質革命。」 今年4月,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首席執行官戴維?斯福瑞發佈了截至4月份為止的監測成果: 「目前全世界大約有7000萬個博客,我們估測,全球每天大約有12萬個新博客誕生,平均每秒鐘誕生1.4個。」 另一方面,博客數量增長放緩但總數繼 續擴大:「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因為從3500萬增長到7000萬用戶用了大約320天,而從500萬增長到1000萬用戶只用了180天。」 此外, 更多的博客被列入前100強瀏覽網站名單中:「在過去的報告中,我們會對主流媒體網站和博客網站的流行程度作比較。有趣的是,這次的數據表明,前100個 最受歡迎的網站中,博客數量有了明顯增長。2006年第三季度只有12個博客列入其中,這次卻有22個—意味著博客圈正在不斷成熟。」 Technorati的監測數據表明,博客使用最多的語言是日語(37%)和英語(36%),這兩種語言發表的博客文章總數佔全世界博客總數的2/3。絕 大多數博客的閱讀者是一小群朋友和家人,而有些博客卻可以成為報章的頭條,博客作者也因此撈到不少好處。很多博客寫手—有些甚至還是匿名的—藉著博客的成 功出書掙版稅,另一部分人則小有名氣。 博客寫手的領域覆蓋了各行各業,無論是農場主還是金融鉅子,主要有剩餘時間,都會抽出時間寫博客。商人們通過博 客進一步接近消費者,新聞媒體則以博客加強讀者和記者的聯繫。在一些政治約束較強的國家,博客更是普通民眾向威權叫板的手段之一。 「博客和其他類型的 對話媒體是純粹讀寫網絡的早期工具,」市民新聞博客「我們是媒體」的作者丹?基爾默說,「它們將媒體消費者轉變為創作者,再把創作者變成合作者—而我們剛 剛感受到這種轉變,還遠遠不夠瞭解。」
科技解放普通大眾
有著「數字烏托邦」理想的人相信,博客這場革命才剛剛開始,也必將轟轟烈烈地進行下去。 他們習慣把主流媒體視為歷史的「壞男孩」,就如同馬克思主 義中描繪的「沒落的資本主義」。在他們眼中,主流媒體就是被精英和專家壟斷、任由他們胡言亂語的場所,而不是培養文化的平台,無法回報真正的天才。因此, 社會上到處都是文化受害者—出不了書的作者,出不了專輯的音樂家,找不到工作的電影導演。 而這些問題,正是數字科技革命所要改變的。因特網允許任何人 發佈文章和音樂專輯以及視頻,打碎了傳統的進入門檻。文化工業的形狀從金字塔形變成了扁平狀。這就是今天的在線文化革命發生的地方。在數字技術的授權下, 所有有電腦和寬帶的人都是被解放了的,人們可以發現周圍潛在的藝術家。 因此,普通人足以和社會精英抗衡,特別是這7000萬現有博客和150萬每天的 新增博客。傳統文化的支配者,好萊塢製作室、報紙等等不再是生產手段或信息傳播的唯一手段。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博客將具有長期影響力。其中一個典 型人物就是曾經的網站企業家安德魯?金,他即將推出的一本書名叫《業餘愛好者的信仰:如今的因特網如何害死了我們的文化》。書中提到,雖然博客的力量在增 強,而過分的宣傳卻是危險的。 安德魯?金說:「讓人們建立一種認為他們能比現實中的自己說得更多、做得更好的幻覺,確實能給人很大的誘惑……重要的 是,它是否能給我們的文化帶來什麼有益的東西?絕大多數博客都是短命的。」他的觀點針對的,正是那些以硅谷為代表的「數字烏托邦」。
數字式自我陶醉
人們對於展示自我和宣傳自我的高度熱情,讓他們不由自主地陷入了「數字式自我陶醉」中。 「今天,在博客誕生十週年之際,媒體變成了一面鏡子。無論 我們看到哪裡,我們看見的都是7000萬個自己:我們自己的電子日記、我們自己一知半解的觀點、我們自己的愚蠢和無知。軟件革命的反社會成果將變成喬治? 奧維爾在《1984年》中表現的噩夢:老大哥—被硅谷理想主義者頌揚為「市民媒體」的東西—正是我們自己。」安德魯博客搜索引擎Technorati的首 席執行官戴維?斯福瑞?金在書中寫道。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有價值的文化結構—專業報紙、雜誌、音樂和電影—正在被業餘的、用戶導向的免費內容取代。 廣告收入被Craiglist網站上的分類廣告蠶食;電視網被Youtube一類用戶製作的節目威脅;共享文件以及數字盜版摧毀了數百億美元的音樂工業和 電影工業。更糟糕的是,我們對在線文化的「剪切和粘貼」使得
知識產權
被免費交換、下載、打碎、重整—威脅到200多年來人們遵循的著作權等知識產權保護,藝術家、作者、記者、音樂家、編輯,以及其他創造性勞動的所有者的財 富,都被殘酷地掠奪。 對於數字的陶醉無疑是可怕的。在如今自我廣播的文化中,業餘主義受到極大的鼓舞,只要是有觀點的人,哪怕是錯誤的,也可以寫博 客,發佈視頻,或者去維基百科創建條目,受過專業訓練的專家和所知甚少的業餘網絡愛好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當匿名的博客、視頻作者不再受專業標準或編輯職 業道德的約束,去操控公開爭論和公眾輿論,真相就變成了唾手可得的日用品,買、賣、包裝、改裝都來得不動聲色。 安德魯?金擔心,匿名的方式一方面使得 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證,另一方面,也會使網絡變成一個強姦犯和小偷都可以放肆出沒的地方。所以,他提醒大家不要盲目支持一種認可剽竊和盜版的,並從本質 上危害傳統媒體和創造性結構的文化。 安德魯?金可能有些杞人憂天,如果單靠一場網絡革命就可以摧毀人類的文化根基,文化也就不能稱其為文化了。但是他 所提出的憂慮,確實是博客成長到一定階段需要正視的問題,而至於博客在下一個十年會有怎樣的際遇,除了看它能不能解決上述問題,也要看它能不能處理好和傳 統媒體的關係了。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